显示标签为“美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美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美國經濟乏力攪局 明年出口或大幅放緩

儘管10月份出口按年勁揚14%,但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走軟將對全球經濟帶來風險,我國明年出口表現將大幅放緩。

我國日前公佈的10月份出口數據,錄得14%亮麗成長,主要歸功于原產品、化學產品及製造品的增長動力。

新出爐數據儘管令人驚喜,但卻未能掩蓋全球經濟潛藏風險,經濟學家看淡我國明年出口表現。

興業研究經濟學家白文春指出,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加劇,提高全球經濟走緩風險,儘管全球貨幣管制當局可放寬政策抵銷衝擊,惟油價高漲及美元疲弱,會使情況更顯複雜。

出口中國增

他指出,興業研究日前已把明年出口成長預測,從5%下修至0.5%。今年出口增長率則估計達1.5%。

肯納格證券研究經濟學家旺蘇海米也在報告中指出,外圍因素轉變,尤其是美國房地產不景氣,增加海外需求,及產量放緩的可能性。

“迄今,全球增長率最快的中國經濟,仍能抵銷美國房市衰退衝擊。”

今年首10個月,我國對中國出口成長22.5%,並佔總出口9.4%,去年同期則為7.8%。

旺蘇海米說,隨美國房市榮景爆破,美國消費增長將走緩,繼而將打擊我國出口。

目前,我國直接或間接通過中國及新加坡生產網絡,將產品運往美國。

“中期內,出口難以維持揚勢,08年出口增長將放緩。”

原產品支撐

不過,僑豐投資研究經濟學家徐克宇則對明年出口持正面看法,並認為原產品出口將使成長局勢保溫。

徐克宇接受《中國報》提問時指出,明年出口走勢料與今年相似,原產品將助抵銷電子與電器產品滑落衝擊。

“明年原產品價格料繼續揚升、亞洲市場對原產品需求增加。”

他指出,我國貿易盈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約20%比重。我國去年貿易盈余達1085億令吉。

他說,我國今年首10個月共錄得812億令吉貿易盈余,全年可達致與去年相若水平。

“明年出口成長也不致于被美國拖累,經濟可達6%至6.5%成長目標。”

原產品價需求續看俏

明年原產品價格及需求量料維持高檔,繼續成為我國出口舉足輕重領域。

徐克宇指出,原棕油(CPO)價格正值揚升期、新油田如Kikeh油田開採也將于明年3月達致顛峰,這些皆可減輕電子與電器產品出口放緩衝擊。

他說,原產品淨保留量(net retention)較高(意即進口材料少),反之電子電器產品進口內容約80%,相較之下,原產品出口上漲將帶來更多利益。

此外,原產品如原棕油需求量,多源自亞洲市場,隨本區域經濟成長,明年出口料價量齊揚。

“趨勢顯示,明年原產品仍處上揚週期,食用油供應仍舊短缺、美元疲弱催化原料價格揚升。”

此外,儘管石油供需幾近平衡,不過,地緣政治影響,加上亞洲需求增長可能推高價格走勢。

2007年4月4日星期三

美元的皇帝新衣 - 黄金

近一段时间以来,黄金价格的猛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金价从2001年的250美元一盎司(31.1克),暴涨到今年五月十二日的710美元,在短短的五年期间,上升了2.84倍。

无独有偶,在同样的时间段里:

银价从4美元涨到14美元,上升3.5倍;白金从415美元涨到1310美元,上升3.15倍;原油从39美元涨到71美元,上升1.82倍。

不仅贵金属价铬暴涨,普通金属铝、铜、铅、镍、锌等均全面大幅上涨。

贵金属、能源和原材料商品的价格如脱缰的野马,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经济旷野上如旋风一般横扫过来。主流经济学家们莫衷一是,基金经理们目瞪口呆,政策决策者举足失措,中小投资人无所适从。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一切都来得太猛烈。

我们在报纸和新闻上反复看到和听到由于伊朗核危机、尼日利亚反政府武装威胁石油生产,恐怖主义分子酝酿新的袭击,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巴以谈判陷入僵局等等地缘战略因素导致美元信心疲软,所以石油和黄金价格猛涨。这一逻辑的必然推论就是,美元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外界因素,一旦外界因素消除,美元依旧会坚挺。

在我们看来,美元信心解决不了问题,美元本身才是问题。

我们每天钱包里装的这些绿色的钞票究竟有何神秘的魔力让全世界的人们为它痴迷呢?

其实,每一张美元钞票的真正价值只有4美分,那就是它的印刷成本,但美国却告诉全世界,这张绿色的4美分的纸片却和黄金一样好用,甚至比黄金还值钱。全世界的人民并不缺心眼,那为何会相信这样离奇的神话呢?

还是让我们回头看看美元是如何形成霸主地位的吧。

美元为啥叫“美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度,纸币可直接兑换成黄金。黄金储备直接约束着中央银行增发纸币的能力。由于资助战争的需要,各国政府急欲摆脱增发纸货币的制约,英国最先于1914年宣布停止了英格兰银行纸币兑换黄金的业务。美国于1913年12月23日年通过了美国联邦储蓄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建立了――美国联邦储蓄银行。1933年4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人民上交全部的金币、金条,停止黄金的货币流通,美联储以20.67美元比一盎司来收取老百姓手中的黄金,从而使美联储迅速积蓄了大量黄金储备。1934年通过的黄金储蓄法(The Gold Reserve Act)进一步规定私人拥有黄金货币非法,该法案到1974年才被废止。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国的金融业迎来了天赐良机。在战争期间,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大量黄金从世界各地涌向美国。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美联储已拥有世界70%的黄金储备,美国的GDP达到全世界的50%。美国挟巨大的国力和财力,在 1944年由44国参与的布雷顿协议中,全面压倒老牌金融霸主英国,达成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元同黄金挂钩,并担保证35美元可兑换一盎司黄金,美元终于取代英镑成为世界最坚挺的硬通货,号称“美金”。布雷顿协议还催生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组织在美国领导下,把所有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全部实现美元化,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走下神坛的美元

但是,和所有的法定货币(Fiat Money)体系一样,美元体系的根本漏洞在于人的贪婪本性。法定货币存在的前提条件就是政府在印发钞票方面的严格自律,可是,到目前为止所有人类社会实践表明,这种自律是不可能持久的。美国也不能免俗,而战争几乎毫无例外的成为摧毁这种自律的外在因素。

从50年代开始,美联储就开始大规模增发纸币的行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世界的注意,直到约翰逊总统开始提升越南战争规模时,大家才感觉到世界上流通的美元犹如洪水泛滥一般,其直接的表征就是美国的财政赤字大增,而美联储增发钞票的法律依据就是黄金储备和国债总量。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开始警觉起来,大家开始担心手中的美元购买力会不断稀释,由法国挑头,各国中央银行纷纷要求美国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承诺,把大家手中的美元换成黄金。美国的黄金开始大量流向其他国家,其实真正的金融家们都明白,黄金才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1959年,美联储一共拥有17335吨黄金,M3货币流通量为2888亿美元,一盎司黄金对应518美元。 196*4年12月时,美联储尚有黄金储备13700吨,到1967年11月时,只剩下了11507吨。眼睁睁地看着宝贵的黄金资产迅速损失掉,约翰逊总统终于沉不住气了,他想做点什麽了。

在约翰逊总统身边有一群金融资本家作为他的高参,他们反复向总统灌输一个主意,那就是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这样一点一点被其他国家吸干黄金储备,不如孤注一掷搏一把,拿出全部黄金家当,把伦敦金属交易市场给淹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黄金对美元升值的问题,重拾世界对美元的信心。约翰逊接受了这个近乎疯狂的建议,美联储的全部黄金储备被押上了这场空前规模的赌桌。上万吨的金砖被装船运往英格兰银行和纽约美联储银行,准备给看好黄金的全世界投机者一个惨痛的教训。如果计划顺利,英格兰银行和纽约美联储银行联手海量抛售黄金,造成黄金突然超量供应,将金价打到 35美元以下,投机者势必陷入全面恐慌,并最终击穿他们的止损线,造成更大规模的抛售黄金。待彻底打垮黄金买家的人气之后,再以低价逐渐买回黄金,人不知鬼不觉地把黄金还回金库。这实在是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

在1968年年初的几个星期之内,该计划付诸执行。让约翰逊总统和所有人极度惊骇的是,市场全部吸收了黄金的卖盘。该役,美联储总共损失9300吨黄金。酷爱权力却输得一塌糊涂的约翰逊总统,不久即宣布不再竞选总统连任。

“美金”从此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越南战争的巨额开支使美联储加速印刷货币并发行到海外去支付各种费用,仅在1971年头六个月,就有高达220亿美元的资产逃离美国。

捱到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终于撑不下去了,宣布中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体系轰然倒塌。

截至到2005年,美国黄金储备量据称为8135吨,M3货币流通量为98739亿美元,一盎司黄金对应37831美元。

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

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开始快速贬值,金价更是飞涨。从1971年到1980年,金价从35美元暴涨24倍到850美元一盎司,世界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动荡。中东战争、石油危机、伊朗革命使国际石油价格从1973年每桶3美元暴涨10倍到1980年的32美元。

美元迫切需要新的信心支撑。

1974 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临危受命,他的首要目标就是迫使石油输出国接受以美元来结算石油交易。基辛格利用与沙特皇室成员的亲密关系,说服沙特政府采用美元作为唯一的结算货币,并把销售石油所取得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再回流到美国(the recycling of petrodollars)。基辛格还进一步要求沙特作为OPEC的主要成员国,说服其它国家继续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

所有的国家都需要石油,只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就必须要用美元结算,美元成为所有国家必须拥有的外汇储备。在当今的世界上,70%的国际贸易都是用美元结算。

任何对石油美元的挑战,都是对美国金融霸权的严重挑战。

美联储停止发布M3报告和伊朗石油交易所的欧元结算

2006年3月23日,美联储在它的网站上公布了一个很不起眼的通知,美联储在一个非常简短的解释中提到, “鉴于M3没有提供比M2更多的经济活动的信息,而且多年以来对货币政策没有影响,所以收集和发布这些信息的费用超过了它所能带来的益处”。

而仅仅在此3天以前,伊朗正式启动了完全以欧元结算的石油交易所(Iranian Oil Bourse)。

这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这样吗?

M3 是美国最广义的货币定义,简单的讲,它包括了美国所发放的所有的美元,尤其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大额美元储备。如果伊朗的石油交易所完全以欧元结算,这将直接降低其它国家持有美元的必要性。当中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降低美元持有量时,美联储的美元货币供应量的报告中将失去这一关键信息。

担心的不仅仅是国际投资者们,美国政界的有识之士也旗帜鲜明地反对美联储的这一政策。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德州共和党众议员Ron Paul,他提出HR 4892法案,强烈呼吁美联储必须向美国人民每周报告M3的实际数据。

更加奇怪的是,对人民币微不足道的些许波动都连篇累牍地报道分析的美国各大媒体,对如此重大的财经新闻,却保持了沉默。

原来,操纵着美联储的和控制美国90%信息供应的5大新闻网的其实是同一群人。

“红顶商人” 美联储

说来也许你不信,堂堂的美国中央银行竟然是一家注册在特拉华州(Delaware)的私人企业(Private Company),它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根本不是一回事。尽管美联储的主席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核准,但它仍然是一家私营性质的公司!

美联储的核心是7人委员会,12家美联储银行,和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12家美联储银行全部是私有公司,由各自地区的主要银行组成。其中纽约美联储银行势力最大,实际上代行中央银行的职能。7人委员会的成员全部出身于银行和金融圈子,由总统任命,国会核准,主要负责重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委员会则是7人委员会决策的执行者,它主要是授权纽约美联储银行实施具体操作。

美联储的基本特点就是金融寡头们的行业协会,它的最高决策权看似掌握在7人委员会的手中,实际上仍然是操纵在金融寡头们的手中,因为所有的信息和形成决策的基础设施是最终掌握在银行家的圈子里。

1907 年银行危机以后, 一群银行家们策划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央银行系统,并掌握这个系统的核心权力。在几次试图通过这一法案的努力失败以后,他们开始资助当时正在竞选的威尔逊,威尔逊答应在当选以后签署这一法案。1913年,机会终于来了,由大富豪洛克菲勒的祖父,参议员Nelson Aldrich在圣诞节前几天趁着许多议员休假之际,提出了联邦储蓄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并于12月23日通过,威尔逊总统立即兑现了诺言,签署了该法案。为了低调起见,中央银行的名称被刻意回避了,代之以不太招眼的美国联邦储蓄委员会。

美国中央银行的大权终于落入了纽约银行家们的手中。多年以后,威尔逊总统提及此事,懊悔地表示“我无意当中摧毁了我的国家”。

私营公司却掌管着美国的官方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影响甚至主宰着全世界的金融市场,不能不令人吃惊和怀疑。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阜康钱庄的胡雪岩和其它大钱庄的掌柜们掌管了大清朝的货币发行权,他会更多地考虑大清百姓的切身利益,还是他们自己钱庄的利益呢?

事实上,自从美联储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在争议之中,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议员Louis T. McFadden在1933年5月23日对美联储的正式起诉,罪名包括:阴谋,欺诈,非法兑换等。作为国会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长达10年的 McFadden议员,对金融事务非常熟悉。他在指控中说:“有些人认为美联储是美利坚和众国的政府部门,其实它是一家私有的垄断公司。为了他们自己、他们的国外客户、国内和国际投机者和骗子,富裕和贪婪的高利贷者的好处,来掠夺美国人民。那些黑暗的金融强盗们,正是那些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而从人家口袋里拿钱的人,正是那些到各州用金钱购买选票来控制立法的人,也正是那些控制着国际宣传机器来欺骗我们对他们过去的罪行让步并开始新的罪行的人。”

结果,McFadden在从国会山宾馆前的出租车中下来的时候,两发左轮手枪的子弹飞向了这位勇敢的议员,结果他的命大,两发都没射中。不久, McFadden在华盛顿的一个宴会上吃了一些东西后,突然觉得胃部剧烈疼痛,恰好一位医生朋友在场,立即对他进行洗胃,McFadden又躲过一劫。最后一次,McFadden终于还是突然由于“心脏衰竭”于1936年10月3日阖然长逝。

在此后,凡是质疑美联储合法性的议员,总是会在连选时遇到资金无比雄厚的竞争者而败北。

一只看不见,甚至想不到的手,左右着国际金融市场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怀疑美联储80年代以来,人为和刻意地在扭曲黄金和石油价格。当然。美联储从不直接出手干预市场,而是通过一个神秘的基金-美国交易稳定基金(US 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来实施干预。

甚至ESF也不直接进入外汇和黄金期货市场,而是找几家大型代理银行来执行美联储纽约银行的干预意图,由于这些银行交易量非常惊人,ESF的单子可以混在其中,这样可以近乎完全的隐形。在金融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被称为“华盛顿--华尔街轴心”。

那美联储干预金价目的何在呢?因为市场能够传递信息,一些政府和金融寡头不希望人们接收的信息。黄金价格的上涨折射出了美元超量发行这个美国政府不想说的信息。当美元发行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增发一美元到流通领域,就在事实上稀释了现有美元的购买力,所有存钱的人都遭受了损失,这实际上等同于偷窃。

那美联储又是如何干预市场的呢?据估计,对市场最有效的干预发生在星期五下午。那时世界上所有的金融市场都已经关闭,由于时差的关系,纽约的市场在那个时间段是唯一的正在进行交易的市场。市场资金量有限,干预比较容易见效,而且经过一个周末的心理发酵,星期一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威力。

对金价的干预一般要错开伦敦金属交易市场的时间,因为伦敦是实际的黄金交易,而纽约则是黄金的纸上交易。对黄金纸上交易的操纵一般会避开实物交易市场。所以干预多发生在中午12点以后,那时伦敦市场正好闭市。

与约翰逊总统鲁莽和笨拙的干预不同的是,这些金融大鳄们会进行精心策划,并严密地协调各方面的动作,他们就像有经验的猎手一般,极为耐心地等待时机。当咋咋胡胡大大洌洌的毫无防备的广大投资者进入伏击圈后,等三颗红色信号弹一升空,比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美女财经记者之间,到底是周瑜打了黄盖,还是黄盖利用了周瑜,反正利息可能继续上涨的信号弹升空了,几大媒体纷纷发表专家意见认为黄金已过度投机,排山倒海般的卖单如黄河决堤一般狂泄而出,多头顷刻之间被杀得尸横遍野。要知道,约翰逊总统在几个星期内实施抛售实物黄金的做法,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用弓剑和大刀与多头搏杀,而在金融期货时代,做空的一方可以轻而易举地聚集万吨以上的黄金期货合同,在一两个小时以内集中抛向市场,多头的黄金期货无论从数量和气势上都远逊于对手。

由于美联储是空头的总后台,发行美元的大权在握,加上各大银行的通力合作,决无被逼空的可能性。只要击穿多方阵营的10%的止损线,更多的卖盘就会自动被击活,多方阵脚势必大乱。当金价血流千里,一败涂地之时,空头可以从容补仓,不显山不露水的痛斩多头,然后悄然退场。

但是,再隐密的操作也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在美联储每月公布的黄金储备量报告中包括了ESF所控制的黄金,而美国财政部也
公布每月的黄金储备量,这两份报告在会计原则上应该完全一致。但有人发现,从1996年到2000年12月期间,有若干次这两个数据有差异。当这个发现被公布之后不到两个月,美联储于2001年2月匆忙地更改以前的黄金储备量的数据报告,使之与财政部的完全一致,并且删除了所有与ESF相关的黄金数据。但是,这一仓促的修改却留下了记录。由于美联储的月报表不用被核查,所以可以被改动,但年度报表却由于经过核查而无法修改。在2002年12月31日的年度报表上这两份报告出现了出现了94741盎司的差异。

“债务悬河” 之下的经济

从1913年到2001年,美国在87年里一共积累了6万亿美元的国债,而从2001年到现在,短短的5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竟增加了近3万亿美元的国债!

美国的国债到现在为止总额已达到8万3千亿美元,平均每个四口之家的美国家庭要负担11万2千美元的债务。

而且国债总额正以每秒2万美元的速度增长!

当美联储放松银根时,根据法律规定,它可以发放不超过黄金总储备量和国债的总额的钞票,也就是说,从2001年以来,美联储可以增发3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Base Money),而每一美元的基础货币投放出来以后,可以通过银行,无中生有的变出10美元的新货币,这就是法定货币的惊人魔法(Fractional Reserve System)。

请注意,银行在发放信贷的过程中,的的确确地是变出了金钱!本人将在“潘朵拉的盒子,法定货币(Fiat Money)体系的危机” 一文中详加论述。

当想到如果美联储高兴, 市场上有可能会新增30万亿美元的流通货币,而2006年3月以后, 关键的M3的信息又没有了,人们将无法估计美联储到底新发了多少钞票,在这种情形下,最粗壮的神经也会崩溃。这就是黄金价格会暴涨的根本原因,这也正是美联储最最不想让人发现的。地缘政治,恐怖袭击,伊朗危机等等,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

如此看来,房地产暴涨,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商品价格(Commodity Price)屡创新高,这些市场信息折射出了问题的本源,泡沫的不是黄金和石油,也不是房价和大宗物资,泡沫的恰恰是美元货币!

全球化的的实质就是美国生产美元,而其它国家生产美元所能购买的东西

1980 年以来美国的高度繁荣和低通胀的经济奇迹,实际上是由发展中国家来买单的,其中主要是亚洲四小龙、中国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由于美国所增发的货币中70%是流通到国际市场中,所以本国的通胀得以被有效控制。而这些被增发的在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很大一部分被20年来的亚洲中央银行当黄金般的宝贝收藏着。

2001 年911以来,葛林斯潘不顾后果的把利率从6%迅速降到1%所造成的美元信贷暴涨,使美元在全世界泛滥成灾,人们终于明白了,原来美元其实是印着绿色花纹的纸片。全世界的主要美元持有者几乎同时扑向了房地产,石油,黄金,白银,大宗商品等美联储变不出来的东西。一位法国投资者说: “纽约人能发行美元纸币,但只有上帝才能发行石油和黄金。”

美国海军学院教授Thomas Barnett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只用很少的纸币(美元)去交换亚洲地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也足够聪明地知道这一切并不公平,当我们送去这些纸币时,我们必须要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美国太平洋舰队”。

美国庞大的武装力量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美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不会被拒收。当伊朗宣布用欧元结算所有石油交易时,我仿佛已经听到伊朗隆隆的炮声。

美元的未来

决定美元未来的还是美国人民自己。如果政府、人民和公司决心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里过一种更加勤俭节约的日子,还清各种债务,重新积蓄真正的财富而不是泡沫,美联储放弃那种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的政策,那美元的前景还是可以审慎乐观的。

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政治家们不愿进行痛苦而深入的改革,而采取一种转嫁灾难给其他国家的国策,人民将在两年以后的总统大选时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

总体上说,三大趋势主导着美元的未来:

1. 当7900万生于1945年到1963年婴儿潮世代(Baby Boomer)从今年开始陆续退休,美国的财政赤字将日趋严重。这些人不仅占美国就业人口的55%,更是日益长寿的一代人。这些人的医疗保健和退休金的巨额开支将会对政府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政府只有大量增加赤字和大幅度增税两种选择,增税等于政治自杀,增加赤字几乎是两党的不二选择。

2. 贸易赤字只会有增无减。美国已经选择了生产美元的经济模式,那么贸易赤字就是毫无悬念的必然结果。

3. 战争是导致财富以最快速度流失的最好办法,如果找不到别国买单的话。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每天烧掉两亿美元的速度持续着,几乎还看不到结束的尽头。伊朗战争看来是无可避免的,悬念只是爆发的时间。无论伊朗有没有核武器计划,试图动摇石油美元的地位就足以引发战争了。到时候,战争消耗不会少于伊拉克战争。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除了间歇性地增发货币之外,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而所有美元的持有者也只能看着手上的钱所拥有的购买力逐渐地、不可逆转地蒸发掉。

2007年3月31日星期六

海湾局势刺激油价冲破66美元

由于海湾地区局势不断升级,投资者担心石油供应可能受到影响,国际油价再度攀升。29日,国际原油价格创出半年来最高收盘价,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66美元。

美国:再派航母前往海湾


受海湾局势影响,油价最近不断走高 资料图片
美国海军从27日开始在海湾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演习内容包括反潜、反舰和水雷战。美军此次军事演习是在伊朗与美英关系紧张、伊朗扣留英国15名海军人员的背景下举行的。美军称,这只是一次正常的演习,目的不是解救被扣英国海军人员,也不是为了威胁伊朗。

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发言人查利·布朗称,美军在海湾地区的军演属于“防御性质”。“我们并不希望和伊朗发生任何冲突,”布朗说。

布朗同时宣布,“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将于4月2日从美国圣迭戈的母港启程,前往海湾地区执行任务。他同时强调,美军没有在海湾地区继续进行演习的计划。“尼米兹”号开赴海湾的目的是为了替换“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军方并不打算在海湾地区同时部署3艘航母,将来的军事部署则将取决于海湾地区的局势变化。

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29日说,美国没有寻求同伊朗的对抗,并且相信通过外交方式解决矛盾才是方向。伯恩斯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言时说:“我们不相信与伊朗的冲突不可避免。我们需要耐心和坚持。”他表示,虽然美国向海湾地区派遣了两艘航空母舰,但“它们在那里并非是要挑起与伊朗的争端”。

盟友:拒绝当美攻伊跳板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伊朗和海湾国家在经贸和旅游领域的关系日益密切,美国对伊朗摆出的强硬姿态引起了海湾国家的担忧,他们不希望像伊拉克战争一样的军事冲突在这个地区再次上演。如果最终爆发军事冲突,他们也不希望卷入其中。

“海湾国家不希望美国和伊朗爆发冲突,因为它们将成为冲突的受害者,”海湾研究中心的军事分析家穆斯塔法·阿拉尼说。

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盟友之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29日明确表示,不会允许美国使用阿联酋的领土、领空和领海对伊朗发动军事进攻。

“我们向伊朗的兄弟保证,我们不会在冲突中和美国站在一起,”他说,“我们不会允许任何国家的军队使用我们的领土从事针对伊朗的军事、安全和间谍行动。”

此前,卡塔尔也明确表示将不会允许美军使用其领土对伊朗发动袭击。卡塔尔是美军中央司令部所在地,那里驻扎着6500名美军士兵。海湾合作委员会也呼吁其6个成员国不要为美国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提供帮助。

影响:军事行动受到掣肘

美联社记者吉姆·克兰分析说,目前美国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沙特和阿曼等国驻扎着4万名士兵,租借了多个军事基地。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这些基地都为美军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帮助。



美国海军29日宣布结束在海湾地区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发言人查利·布朗29日说,演习结束后,美国将把参加演习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调回,由“尼米兹”号航母代替它在海湾地区巡逻。美国对伊朗摆出的强硬姿态引起海湾国家的担忧,它们纷纷表示,不会允许美国从本国领土向伊朗发动进攻。

从27日开始,美军在海湾地区展开了自伊战以来的最大规模军演。
如今,多个海湾国家公开拒绝为美国攻打伊朗的军事行动提供帮助,将使美国考虑对伊朗动武时更加谨慎。缺乏这些国家的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将受到诸多掣肘,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样的情况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已有先例。美国最初打算借道土耳其,在伊拉克北部开辟北方战场,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巴格达。但是土耳其最终拒绝借道,使美军开辟北方战场的计划受到严重影响。

吉兰说,如果美国打算对伊朗动武,难度要比4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大得多。这是白宫和五角大楼都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美国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29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说,美军在海湾地区展开的军事演习并非针对伊朗的挑衅行动,也无意借此和伊朗开战。美国仍然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也不认为同伊朗的军事冲突不可避免。

伯恩斯同时说,除了外交手段外,美国手中还有经济牌可以制约伊朗。伊朗虽然是石油生产大国,但是40%的汽油需要进口。他认为,如果伊朗最终选择对抗,导致汽油进口被彻底切断,伊朗经济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这也是伊朗政府不得不考虑的严重后果

2007年3月30日星期五

伊朗美英關係緊張,油價漲破66美元

在憂慮西方國家與伊朗可能發生衝突之際,油價週四(28日)進一步上升,衝破65和66美元關口。

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低硫輕質原油每桶價格上升了1.95美元到66.03美元;在英國,布倫特原油價格上升了2.10美元到每桶67.88美元。

石油期貨週二(27日)一度上升了8%達到68美元一桶,因為有傳言說西方國家將與伊朗兵戎相見,美國隨即否認。

伊朗油出口尚未受影響

到目前為止,伊朗對外的石油輸出並沒有受到影響。目前伊朗每天出口220萬桶石油。

不過,經濟分析師仍然憂慮伊朗與西方國家持續緊張的關係將會對油價帶來衝擊。

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輸出國,自從上週五以來一直扣押著15名英軍人員,稱他們闖入了伊朗水域。

聯合國安理會上週六也就伊朗拒絕停止核項目通過了制裁伊朗的新決議。

伊朗稱它的核計劃純粹是作為民用,而美國則認為伊朗試圖發展核武。

西方與伊朗關系雪上加霜

伊朗本週三(28日)播出了被扣的英軍女水兵的採訪片段,她承認當時他們“闖入”了伊朗水域。伊朗當局還播出了其他英軍人員被扣期間的錄像片。

不過,英國政府則認為這些被扣的海軍人員的錄像是被強迫拍攝的。並堅稱他們當時在伊拉克水域。

西方國家與伊朗的關係因為伊朗的核計劃一直惡化,這次扣押人質事件讓彼此的關係每況愈下。

伊朗vs英國 = 油價站上100美元

《Market Watch》 專欄記者施方認為,就左右石油價格方面,伊朗的能力很可能比大家所想的還要大。

雖然沒有人認為伊朗扣押誤闖波斯灣海域的英國海軍會造成雙方戰爭,不過引起油價波動卻是在所難免。

5月原油期貨已超越每桶66美元價位,比伊朗扣押英軍事件發生前要上揚了6%。

油訊服務石油分析師克羅佐說,“我的直覺是現在伊朗和英國只不過打到第8局或第9局,但兩方之間的對峙可能會拉到延長賽。”

甚至,只不過是市場傳言波斯灣將舉行軍事行動,就讓週二(27日)晚上原油盤後交易價格飆漲到每桶68.09美元,稍後因為傳言平靜下跌,但在緊張未解,油價每天還在穩定回升。

Fimat USA分析師基杜夫卻認為:“當事關伊朗、波斯灣與波斯灣原油運輸要塞‧霍爾木茲海峽 ,石油價格卻還沒有超過70美元,相當有趣。”

全球每日用油約有20%經由霍爾木茲海峽輸出。

同時,據俄羅斯新聞社《Novosti》指出,俄羅斯軍方情報局查到,美國武力開始在伊朗邊境集結,此外美國海軍在波斯灣部署的規模也是2003年3月攻打伊拉 克後首見。

不過美國第五艦隊發言人表示並不會進入伊朗海域。

基杜夫認為,有這麼多武力“蓄勢待發”,很有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軍事事件”,也就是油價將被推高至每桶80美元價位。

基杜夫還說,伊朗與英國的拉鋸不會在一時半刻內解決,因此油價將會持續走高。等到雙方和解,人質被釋放後,油價才有可能回穩。

Wall Street Access經理畢基指出:“伊朗、英國甚至是美國都不樂見目前的緊張情勢演變為真實的戰爭危機。”

他相信,把事情搞大的,正是西方媒體還有石油交易商,不過今天擁有平息能力的外交手腕將會發酵。如果一切搞定,油價會回到每桶60美元左右。

“油盟減產效應發揮作用,全球需求也跟著上漲,西方所面臨的供應短缺是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一旦開戰油價會飆上100美元或以上

畢基也坦承,他的預估有可能出現錯誤,要是方向走偏,油價將如脫韁野馬。

Global Money Trends編輯杜治說,英國海軍短時間內未被釋放的話,原油價格將攀升至68美元。一旦戰爭開打,“原油價格會站上每桶100美元。”

畢基也贊同:“如果美國和英國試圖干預伊朗石油輸出,油價將以垂直曲線上揚,價格一開始會逼近80美元、再來是90,大家應該可以想見。”

WTRG Economics經濟分析師威廉斯認為,最終若發展成進攻伊朗的話,將會截斷波灣石油輸出,讓價格暴漲至每桶100美元,甚至更高,因為這牽涉不僅是伊朗的輸出,還有其他波灣沿岸產國。

“即便只有伊朗石油輸出受到影響好了,每天損失250萬桶由伊朗出口的石油也會讓全球供應失衡。”

基杜夫也說,若是波灣地區有任何變動,特別是伊朗,將會威脅、甚至阻礙石油輸出,最後將演變為“超過100美元價位的多少:110、120都有可能。 ”

除了這些像是坐雲霄飛車般令人心驚膽戰的變化外,其實油價要升要跌,只消一天內的變動就可達到。

研究機構DTN分析師紐森認為,最後原油價格“的情況將無異於去年底的波動。市場將會跟隨‘如果’、‘可能’、‘也許’等謠言起舞,伊朗、伊拉克甚至是奈及利亞的問題都只不過是導因。”

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

美都會房價6年來首跌,加州45萬人房子不保

美國20個都會區1月的平均房價下滑,是6年來僅見;3月消費者信心也從5年來的高峰下滑。此外,隨著次級房貸危機持續擴大,預料45萬加州人房子將不保。

據標準普爾Case-Shiller房價指數,全美20個都會區1月的平均房價比去年同期下滑0.2%,是該指數2001年開始編纂以來頭一遭;1月房價也比2月下跌0.6%,是連續第6個月挫跌。

官方公佈的統計顯示,美國2月新屋銷售數量比前月下降3.9%,創近7年來最低數量,更比去年同期大減18.3%,推升未售屋的數量達16年來新高。

美股聞訊下跌拖累亞股

經濟研究聯合會公佈,3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月的111.2降到107.2,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08;燃油價格上揚與房貸危機憂慮加深,是信心下滑的主因。

標準普爾當天公佈報告說,1月份美國單戶住宅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趨勢。同時,美國最大房屋建造商之一的萊納爾公司發佈業績預警說,今年第一季度其利潤下滑73%,可能無法實現全年利潤預期。

美國股市聞訊下跌,道瓊斯裂口指數下跌71.78點,收於12397.29點,跌幅為0.58%。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跌8.89點,收於1428.61點,跌幅為0.62%。以技術股為主的自動報價指數下跌18.20點,收於2437.43點,跌幅為0.74%。

受美股下跌拖累,亞洲股市週三(28日)全面收黑。

美住宅市場陷入泥淖

房價下跌使得屋主可貸款的額度下降,而延遲還款或違約情形增加,則使貸款業者貸款更謹慎。耶魯大學教授、總體市場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席勒說,這項數字“顯示美國住宅市場已陷於泥淖”。

總部在麥阿密的美國最大營建商Lennar公司說,第一季淨利大減73%,很可能無法達到2007會計年度目標。

房市不振加深次級房貸的危機。消費者團體責任貸款中心加州地區主任李奧納在州議會上作證時說,主管當局應該加強房貸相關法律,幫助還不出錢的貸款人。

他在受訪時說:“約有64萬人面臨房貸調整,產業的法則是市況好時再融資,市況差時,就拿走抵押品。”很多次級房貸最初的利率很低,但每兩三年後須重調,調整將使貸款人每月的付款額增加30%至50%。

據First American Loan Performance表示,加州是全美尚未償清的次級房貸件數最多的一州,超過83.3萬件,佔全美的22%。全美49家次級房貸業者,有25家集中在加州。同時,貸款銀行協會(MBA)的資料顯示,次級房貸延遲還款的案件已達4年來最高峰。

營建公司Beazer Homes
遭美政府調查

美國第6大住宅營建公司 Beazer Homes傳出包括房屋貸款在內的多項業務遭到美國政府調查,股價大跌17%。

媒體報導,Beazer Homes遭聯邦政府進行刑事調查,包括為客戶安排房貸等各項業務都在調查範圍內。公司則不表示任何意見,也不予證實。

根據該媒體訪查,Beazer激進的銷售手法,造成Charlotte地區房貸違約比率異常偏高。

聯儲局預期未來一至二年
次級房貸市場問題更為嚴峻

一名聯儲局官員於週二(27日)說,聯儲局擔憂次級房貸貸款人在未來一至二年,可能面臨“更為艱困的處境”。

聯儲局消費與社區事務部門主管布勞史汀說,尤其,那些近來採取浮動利率抵押貸款的貸款人,淪落到違約及法拍的情況可能增加。

他在為眾院金融服務小組準備好的講稿中還指出,次級房貸機構的利基必須給予適當的保護,才得以維持客戶的貸款管道。

房貸違約率大幅攀升
佛州拍賣屋件數冠居全美

根據線上拍賣屋數據調查業者RealtyTrac的統計指出,一度火紅的佛羅里達州房市,由於房貸違約率大幅攀升,導致該州2月份的拍賣屋件數居於全美之冠。除了佛州外,曾經熱絡一時的其他房市也開始顯露疲態。像是加州拍賣屋件數就比一年前勁揚近79%。

佛州2月份共有1萬9144件拍賣屋(foreclosure)申報案,高出1月份63.5%,同時也是一年前的近兩倍。

全年拍賣增33%

RealtyTrac執行長沙卡西歐表示,總計全美2月份的拍賣屋件數比1月份下跌約4%。不過仍較去年同期增加12%。預估今年拍賣屋件數將較上年激增33%。

在一年前部份房價還創下新高的房市,如今其房貸違約率也不斷攀升至高點。隨著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次級房貸將在今年重新調整利率水準,情況可能更惡化。

內華達州在2月份則共有314件的拍賣屋申請案,比一年前大幅增加77%,平均每278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申報要拍賣房屋,是全美平均數的三倍多,也讓該州連續第二個月創下相對於家庭數,其拍賣屋比例為全美第一高紀錄。

科羅拉多州全美第二高

科羅拉多州則是平均345個家庭中就有1件房屋拍賣案,居全美第二高。

亞利桑那州房市例如鳳凰城,也經歷類似的過程。該區平均703個家庭中就有一件房屋面臨被拍賣命運,與去年2月相比成長44.1%。

不過中西部近來房屋遭拍賣的情況卻出現改善,密西根與俄亥俄州在二月份的拍賣屋件數都較1月份與一年前減少。

後勁不繼
英國樓市開始放緩

除了美國房地產市道出現問題外,近年發展十分熾熱的英國房地產市道亦開始後勁不繼。英倫銀行行長金默文表示,在過去五個季度,英國的經濟正穩步擴張,另外,亦有跡象顯示英國的樓市正呈放緩。

不過,他又補充說,假如樓價只錄得相對溫和的跌幅,影響將不會十分嚴重。但假如樓市真的如市場所料大幅下挫,後果將會十分嚴重。至於通膨方面,金默文續稱,英國2月份通膨加劇乃始料所不及,但中行暫時無意調整其通膨預測。

美消保團體:恐減少100萬戶
次級房貸壓垮房屋持有率

美國一個消費者保護團體CRL指出,1998年至2006年間,約有240萬名次級房貸申請者面臨房地產被查封、法拍的命運。

更嚴重的是,這將會造成淨房屋持有率減少100萬戶。

CRL發表的報告中駁斥了抵押貸款業者所宣稱,次級房貸實為數以百萬計的低收入戶廣開大門,讓他們得 以擁有房屋。相反地, CRL聲稱,其實首度購屋佔次級房貸申請比例相對來說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