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再吹併購風,市場盛傳益資利金融(ECM,2143,主板金融組)團與肯納格控股(KENANGA,6483,主板金融組)正探討合併大計。
合併可釋放5億現金
消息指出,兩家公司的股東正探討將益資利金融賣給肯納格控股的可能性,如此一來,兩家公司合併,可以釋放5億令吉的現金。
目前兩家投資銀行各須存放5億令吉存款在國家銀行,共10億令吉。一旦合併,據規定只需存放5億令吉,可以釋放另外5億令吉現金。
益資利大股東有意脫手
益資利金融的單一大股東是丹斯里阿茲曼哈欣,他據傳有意出售其23.5%的持股。
阿茲曼哈欣也在大馬第五大銀行-大馬投資(AMMB,1015,主板金融組),持有16.7%股權,根據銀行法令,一個人不能持有兩家金融機構大股權。
阿茲曼哈欣是大馬投資主席,他最近駁斥了有關脫售大馬投資股權的傳言。
益資利金融聯合創辦人林建安和拿督斯里卡里姆拉哈山各持9.48%和3.97%股權,也有意公開脫售。
肯納格控股的大股東是砂州日光(CMSB,2852,主板工業產品組),持25.07%股權,在脫售第一集團後手持大筆現金;另一位外資大股東是德意志亞太,持有16.55%股權。
肯納格的大股東砂州日光並不願意“退出”,有意繼續掌舵,因此這項合併案最大問題在於肯納格是否願意收購益資利。
2011年4月3日星期日
OSK進軍泰投銀市場‧僑豐1億購泰BSEC48.87%
僑豐控股(OSK,5053,主板金融組)以10億3千200萬泰幣(近1億零320萬令吉)現金,收購泰國BFIT證券(BSEC)高達48.87%股權,以進軍泰國並放眼成為區域投資銀行與金融服務領航者。
須全購余下股權
該公司發文告表示,旗下獨資子公司僑豐投資銀行(OSKIB)今日與賣方曼谷第一投資與信託公司簽署買賣合約,一旦完成交易,僑豐投資銀行崛起成為BFIT證券單一最大股東,並抵觸泰國25%全購條件,必須對餘下尚未持有進行全面獻購。
BFIT證券截至2010年12月杪的賬面值為21億1千260萬泰銖(2億1千130萬令吉)。
這項收購以內部資金進行,一旦收購完成,料對僑豐未來財政年作出正面貢獻,並有助加強未來股東價值。
該公司表示,這項收購讓該公司業務拓展至泰國,加強在東盟的插足,符合該公司的區域擴充計劃;同時,BFIT證券的商業執照,讓僑豐可以在泰國進行資金活動,包括證券行、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和其他相關活動。
這項收購尚有待國家銀行、證券監督委員會、泰國證監會、泰國外商委員會和其他有關當局批准,但無須股東批准。
如果沒有任何意外,該公司預測收購可在今年第三季完成。
BFIT證券現持有泰國證券業務執照,同時負責證券交易、包銷、財務顧問與衍生產品交易等業務,在泰國證券業務市佔率為1.2%。
須全購余下股權
該公司發文告表示,旗下獨資子公司僑豐投資銀行(OSKIB)今日與賣方曼谷第一投資與信託公司簽署買賣合約,一旦完成交易,僑豐投資銀行崛起成為BFIT證券單一最大股東,並抵觸泰國25%全購條件,必須對餘下尚未持有進行全面獻購。
BFIT證券截至2010年12月杪的賬面值為21億1千260萬泰銖(2億1千130萬令吉)。
這項收購以內部資金進行,一旦收購完成,料對僑豐未來財政年作出正面貢獻,並有助加強未來股東價值。
該公司表示,這項收購讓該公司業務拓展至泰國,加強在東盟的插足,符合該公司的區域擴充計劃;同時,BFIT證券的商業執照,讓僑豐可以在泰國進行資金活動,包括證券行、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和其他相關活動。
這項收購尚有待國家銀行、證券監督委員會、泰國證監會、泰國外商委員會和其他有關當局批准,但無須股東批准。
如果沒有任何意外,該公司預測收購可在今年第三季完成。
BFIT證券現持有泰國證券業務執照,同時負責證券交易、包銷、財務顧問與衍生產品交易等業務,在泰國證券業務市佔率為1.2%。
2011年4月1日星期五
馬屋業續降呆賬率‧放眼倍增個人貸款

馬屋業(MBSB, 1171, 主板金融組)寄望持續透過重組業務,進一步降低呆賬比,自目前的16%減至13到14%,同時放眼個人貸款發放額在年杪倍增至50億到60億令吉。
馬屋業首席執行員拿督再尼在股東大會與特別股東大會後表示,公司已順利在過去兩年減少呆賬高達9%至16%,繼續重組業務下,呆賬比將繼續走低。
此外,馬屋業放眼個人貸款佔業務的比重,自目前約30%提高到50%,發放額則自現有的39億令吉倍增到50億到60億令吉。
再尼進一步解釋,目前佔業務達50%的房貸屆時將減少到約35%,其餘為企業貸款等。
“公司將積極尋求新客戶,並藉仲介管道來達到把握更多市場,以達到上述個人貸款的目標。”
另外,馬屋業在特大通過發售附加股送憑單,以籌措高達5億令吉作為營運成本的計劃,預計計劃完成後,核心資本比將增加至少50%。
已準備好轉型至銀行
再尼直言,股東在會上針對發售附加股提出了些問題,惟強調籌措資金的資本規劃才是關鍵,向股東“拿錢”為規劃資本,資金將全面為商業目標。
另一方面,他表示,公司已“拉近”與金融公司法令(BAFIA)的需求,若要把公司轉型至銀行,相信已作好準備。
他坦言,轉型至銀行是公司可探討的選擇,儘管如此,他未明確回應,目前有這樣的打算。
不確定公積金局釋股
詢及大股東雇員公積金局(EPF)是否將配合政府呼吁,釋放該公司股權,再尼回應,並沒有收到公積金局任何指示,公司唯一能作的是致力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订阅:
评论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