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I,现易名为 Axiata
这家公司,成为近期的大热门,一点都不出奇。自从 2月尾,该公司发布将发出附加股解决短期债务的消息后,市场开始对股价作出反应(下跌)。
原本 TMI 公司打算将印尼子公司 PT Excelcomindo Pratama Tbk 卖出套现。碍于行情不好、子公司有面对业务亏损,无市又无价,若出售这家子公司,势必面对财务报表上的亏损。况且,卖出的数额,也未必能解决目前的高债务 问题。所以,这个计划暂时作罢。
可是,短期债务烧到眉头了,无论如何一定要解决。该公司唯有实行下策,向股东要钱。以发行RM52.5亿的大规模附加股来套现。它的附加股计划,引 起国外市场的高度注意。最近有如此附加股规模的亚洲公司,包括了香港的 HSBC、新加坡的 DBS、还有本地的 Maybank。
但 TMI 是唯一一家大规模附加股计划的非金融业上市公司。虽然说,许多电讯业的资本不小,但比起金融业还是有一段距离。再说,金融公司发附加股的主因之一,是为了 提高第一级资本比例(Tier 1 capital ratio)。相比 TMI 急于解决短期债务,金融公司提高资金的做法,是为了得到市场信心、提高各机构的评估分数等。怎么算都好,TMI 的发行如此庞大的附加股(解决高债务),“道理上”让市场感到惊讶。
TMI 几乎同时和 Maybank 一齐宣布附加股计划。唯在时间表上,慢了一步。Maybank 老早公开宣布附加股计划的筹集资金(60亿令吉)、配股方式(9-for-20)。只剩附加股价格未计算出来。以 Maybank 股量,能轻易计算出,附加股量大约是 21亿多。价格是 2.71。这个难不倒任何人。(虽然,最后附加股价格是 2.74,但 1%的差别不算太大。)
反倒是 TMI ,行踪比较鬼祟。只宣布了欲筹集的资金(RM52.5亿),配股方式、附加股价格等,完全不透露。因此,虽 TMI 的管理层自己对附加股价格心里有数,但仍会按最后的市场行情再作最后定夺(看能否推高附加股价格)。从该公司发布的消息,其实有两种暗示:
第一、该公司已清楚表明,会以理论除权价(Theoritical Ex-Rights Price - TERP)的 30%-40% 折扣为价格标准。
第二、该公司在宣布的 assumptions 里以推断 RM1 为附加股的可能价格。(一般来说,他们不需要这么做。)
(资料来源:klse 网站)
RM52.5亿筹集资金,价格 RM1.00,附加股量,自然是 52.5亿股。以 TMI 未发附加股的 37.534亿股量,拿 52.5 除于 37.534,几乎不多不少刚好得出 1.4,也就是恰恰 7:5。这个未免太过巧合了吧?为何管理层要筹集的数额偏偏是 52.5亿令吉,若换作是 55亿、或其他数额,这个比例一定没这么平衡?有了这几个“证据”,当时相当肯定,TMI 早已把附加股价格定在 RM1.00。
随后,再简单的从附加股价格作个倒转计算,可以算出安全扶持价是 RM2.06,平均价格是 RM2.29。
当 TMI 作出消息宣布后,看了市面上多个不同分析员提出的计算,几乎没有一家是以 RM1.00附加股价格为准。却有某个财经部落格,也以 RM1.00 作假设(但较后该作者再度改变想法,可能受到其他分析员的影响)。很多分析员,以除权“前”价格计算 30%-40% 折扣。因此得到各种奇怪的配股方式,2-for-3,3-for-4 等等,因此附加股价格从 1.84 、2.24等都有。甚至一些分析,连配股方式也不理,直接拿“假设性”最后闭市价格 RM3.06来计算,是不专业了一些。我们如何知道闭市价格是什么价位?计算最后的股票价格,永远是最艰难的,我们不能假设最后价格,来计算可能方式,这 是先果后因的倒转手法。我们应尽量以先因后果的各种可能方式来计算最后价格。
结果,大会前股价真的推到了高点 2.61。其实最后一天被推高,已经暗自猜想,TMI 可能在最后一分钟改变初衷,提高附加股价格。不久前在报纸看到 5-for-4 计算(倒是第一次看到),拿出计算机算一算,可能性越来越高。
果然,按照 TMI 大会宣布,附加股价格是 RM1.12。管理层还似得到最终胜利的姿态宣称,“这符合我们之前提到的 30%-40% TERP 折扣。”但是理论除权后价,只是区区 31% 多。
平均交易量比重计算,价格仍然在 2.28。离预测不远,但最后闭市价格,还真的有一段差距。若真有朋友相信的计算,在 2.1x - 2.2x 的价格才进场,其实一定赚得更多一些。
附加股价格除权之后篇
刚好除权这段时期,没留意股市。所以,除权后的附加股权益交易的计算,就算恰好准确,只能当事后孔明。
要计算 Axiata (TMI 易名了)的走势,先查看其它各家发行附加股公司的走势。
DBS 附加股计划跑得太早,不能作依据。因此,只剩 HSBC 和 Maybank 可以作参考。
但为了方便起见,只拿 Maybank 例子作参考。
Maybank 的走势:
Maybank 在价格除权前,价格涨到 4.08。大约是 3.85(拿个数天前高交易量价格)的 6%涨幅。
以简单公式计算:
(4.08 x 20 + 2.74 x 9)/29 = 3.664。随后,Maybank 价格涨回除权前的 4.08 价格左右,在附加股权益(OR 股)公开交易前一天,价格被推到 4.16。看来,是为了让 OR 股交易有下跌空间。
若以除权前高流量的 3.90 左右“投机”价格进场,然后再除权后当天以 3.60 左右的价格卖出,投机者在不认购附加股,必须售出的 OR 股的止价格 = ( 3.90 - 3.60 )x 20/9 = 0.67
也就是说,附加股权益只要在 RM0.67 以上交易,这些投机者将不会面对损失。
即使最坏的情况,在被托高数天后的除权前闭市 4.08 才进场,在除权后闭市前 3.66 马上卖出。
OR 股止损价格 = (4.08 - 3.66)x 20/9 = RM0.93可以这样说,在除权前买进的,没多少投机者会亏损。分别在于,大家互赚多少而已。因此,在 Maybank-OR 股开市当天,RM1.42 开市价,这个有点误导成份。虽然更应该以除权后价格来计算。(3.66-2.74=0.92)
从上面例子来看,RM0.92 或 RM0.93才算是更合理的开市价。这时候,分析员却自个儿为 OR 股另标了一个“合理价”,RM1.00-RM1.19,投机者当然赚了。这时可以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地慢慢卖,免得压缩自己的赚幅。
这个情形和近期的 HSBC 走势相当接近。
看到这种情形,那些靠波段交易短炒的投机者,不忙着进场 Axiata 才怪。
当 Maybank 起变化时,Axiata 价格仍旧处于 2.2x,以 1.12 的附加股价格来计算,属于扶持价,被炒的机会相当高。(不过,没能注意股市变化,也算是老天旨意,命里没时莫强求。)
当然,这些附加股公司能被炒高,某个程度也赖美国股市从低点反弹 25%。没人能准确预料发附加股公司的短暂变化,散户只能依据最新行情变化,作出投机的变动计划。
由于 Axiata 比 Maybank 的稀释度来得高,前者的稀释度是后者的 2.7倍,所以若拿上面提到的 Maybank 6%涨幅作标准,若 Axiata 要维持股价,涨幅必须是高达 16%!
拿2.25 价格作标准。2.25 x 1.16 = 2.61
这和 Axiata 除权前最后两天的价格 2.69、2.63 ,还蛮符合的。(没想到,竟真有这能力抬去该价位!)
除权后价格 = (2.63 x 4 + 1.12 x 5) / 9 = 1.79
除权日当天的闭市价是 1.84,涨了 5分。
同样地,去计算高流量投机客的附加股权益止损价,
= 2.25 - 1.84 (除权后价格)x 4/5 = 0.33
就算最坏的情况,闭市前 2.63 买入。(2.63 - 1.79) x 4/5 = 0.672
1.79 - 1.12 = 0.67
也就是说,RM0.67 是理论开市价。可惜,按照股市的规矩,附加股权益开市价,将以权益交易前一天的闭市价减去附加股价格认购价。
Axiata-OR 将在 16/4 公开交易的。究竟它会否步 Maybank 后尘,也被刻意托上去呢?这个问题,留着投资的朋友自己去思考。
Maybank 稀释前,多数分析员为它标了 3.80-3.90 目标价。稀释 45% 后,分析员再标同样的 3.80-3.90 目标价。真有趣。
不知道这回,分析员又将把 Axiata 附加股权益的合理价标在哪儿。
总结
之前决定和 TM 分家后,Axiata(TMI)独自把 RM40亿债务带进来的做法,已经有点不妥了。可以被解读为保母、弃子的做法。
虽然 Axiata 暂时为 RM40亿的 TM 债松了一口气,但仍有其他债务。若没弄错,Axiata 原本另有一笔到期的短债,高达数十亿,大部分被转换成本地一家银行的 3年 Bridging Loan。公司管理层说,可以舒缓一年 2亿的利息。按照该公司报表,公司债务仍高达百亿。换句话说,剩下的其他未清还的债务,单是利息,一年就要了该公司数亿元。加上公司现金流量不足以抵消资 本开销,接下来该公司如何解决其他债务呢?管理层对外发布,不会再发附加股等,向股东伸手要钱。那,要怎么做?等待机会卖掉子公司套现?还是不断更新贷款 (一直付利息钱)?
投资 Axiata,也要检查它各家子公司的业务状况。尤其是 PT Ecelcomindo(XL)这家公司。为何全年美元 12亿多的资本开销,可以下修到 5亿美元?当中除了什么状况?这个股东最好多加了解。除了印尼的子公司,斯里兰加的戴乐电讯(Dialog Telekom Ltd)去年末也出现季度亏损。要长期投资这家公司,最好多从股东报告书去了解,除了本地的 Celcom,其他国家的电讯业还包括印尼的 PT Excelcomindo Pratama, 斯里兰加的 Dialog, 新加坡的 M1, 孟加拉的 Aktel,印度的 Idea、柬埔寨的 Hello。扩大版图后,Axiata 在第四季的季对季营业额,呈下跌状况。这个现象让人非常担心。一般来说,并购原本就不是一件值得进行的事情,尤其是举债收购。除非是本地业务饱和了,或现 金过多没办法带来增长等。
若要长期投资一家公司,就应由头到尾,仔细把公司业绩报告读过。除了三大报表,那些密密麻麻的注释也不能放过。业务亏损更不用说了,即使盈利增加的 公司,若盈利增长幅度和营业额增长幅度不成比例,就要去怀疑。损益表是最容易被操纵的报表。就算盈利保持或增长,也要检查是否应收账户多了?还是成本计算 法更改了?现金流量也随着增加吗?资产有以同样比例增加吗?越是含糊不清的解释,表示让人产生怀疑的机会越大。
Axiata 当务之急,是尽量让业务赚钱,减少债务。若要投资,会尽量选择简单一些的公司,报告看得明白,业务前景也猜得到的公司来投资。